郑州大学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刊登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刘炯天文章: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5日 信息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刊登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刘炯天文章: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 2022年第12期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为充分报道河南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和“河南高教”融媒体矩阵联合开设《高校书记校长笔谈》栏目,集中展示河南部分本科高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的具体成果,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刘炯天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起论述并作出一体部署,重视程度之高、篇幅之大,在党代会报告中尚属首次。如何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明确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立德树人

郑州大学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郑州大学,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高水平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系来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站稳立场、把牢方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价值塑造体系,植根中原文化,凝练求是担当的校训与文化体系,培养“自信、开放、尊重、坚韧”的郑大人品格。深入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工程”,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2017年9月,郑州大学成为国家确立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学校扎实推进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坚持“四个面向”,扎实推进《郑州大学国家创新高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实施,加快化学、材料、临床医学3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坚持学科特色。在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学科布局中,学校根据河南省产业优势,确立郑州大学的资源材料学科;根据河南文化独特优势,布局建设中原历史文化学科;根据河南食管肿瘤高发特点以及学校在食管癌防治领域60多年的持续攻关,布局肿瘤防治学科。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郑州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已经历两次转变:一是国家一流到世界一流的转变,二是世界一流从目标到过程的转变。5年来,郑州大学学科水平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优势学科地位进一步彰显。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牵引,已形成“361”学科体系:重点建设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3个世界一流学科;布局考古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等6个一流培育与支撑学科;加强物理、数学等一个基础学科群建设。

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争取历史主动,谋划办学定位。2017年,郑州大学确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形成“以一流建设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办学思路。

笃定目标,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提出并推进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双体系”建设:以学科研究院为“横梁”、以系或所为“立柱”构建“π”型学科组织架构;推进法人学术单位建设,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加大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培育力度。学校不断推进优势学科方向凝练、高水平平台构建、高层次人才汇聚,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型。

主动作为,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主导建成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成为第七个国家超算中心,主机系统持续计算性能居国际同期前列、国内高校首位;正在推进“超强超短激光平台”建设;与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构重建。围绕一流学科,建设6个学科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建农学院,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学科建设;建设微电子学院,组建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与企业合作建立物联网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院等;与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现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共建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牵头建设嵩山、黄河、龙门、龙湖、中原关键金属省实验室。

坚持学术引领,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郑州大学创新能力提升规划了两步走:首先是提升学术产出与认识世界的能力,学校近年学术产出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目前正努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改革与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永远在路上。

提升学术产出与认识世界的能力。坚持学术引领,推进“把知识写在黑板上”向“把创新写在论文上”转变。目前,化学、材料和临床医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 1‰,ESI前1%学科数16个,学校ESI排名进入全球前0.42‰(国际350位,国内27位);自然指数全球排名75位,列国内高校26位。

努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改革与创新能力提升。学校设立基础研究培育专项,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3项,项目数列全国高校第20位。推进重大项目培育,“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立项金额超4亿元。实施“教授团队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带一项技术,立一个项目,搭一个平台,解决一个难题”,500多名教师对接300家企业,形成校企互动、产学协同的新局面。

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何季麟院士团队突破性解决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有效推进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国产化进程;申长雨院士团队成功研制新一代航天服面窗等关键防护装置,为“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实验室交会对接作出重要贡献;刘仲毅教授团队在苯选择加氢绿色催化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合作建成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基地、世界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刘民英教授团队成功发明半芳香尼龙制备新方法,解决了尼龙工程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常俊标教授团队创新研制的阿兹夫定药物,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口服药物和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现代化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脚点就是在大学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上。

努力打造河南人才与开放高地。学校现有两院院士、学部委员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7人,教授784人,44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71.25%,形成学术大师引领的现代化河南建设人才高地。

以人才汇聚为基础,成就区域开放标志与品牌

学校与世界51个国家或地区的271所高校或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2436人,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外籍教师超过200人。深入推进“中心城市·一流大学”共建,与郑州市合作设立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依托洛阳制造业优势建设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通过与在洛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努力打造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高地。

承载着古老中原大地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亿万河南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重托,承载着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时代重托,郑州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为现代化国家与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现代化河南与世界一流郑州大学必将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作者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G_gS6S7npzsAxPxH2X9Zw


分享